鲁疆同心 齐美中华
——山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工作综述
山东援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喀什所需、山东所能,扎实开展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和文化润疆。援疆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彰显,有力助推了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岳普湖县农业科技产业园生菜丰收。(资料图片)
突出强基固本 持续提升民生援疆
借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模式,2021年以来,山东省先后两次选派87名乡镇援疆干部组成“微组团”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累计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00余个,助力受援四县整建制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21个“一抓双促”(抓党建,促稳定、促振兴)示范镇;深入开展基层医疗组团帮扶、中医中药进万家、妇幼“春风”行动、“光明行”等活动,累计开展一线义诊巡诊1172人次,受益群众达1.6万人。
援疆医生基层行,守护群众健康。
新增对口援建的地区中医院将于今年10月1日前开诊,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喀什地区肺科医院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两所县级医院新建病房大楼投入使用,今年将实现受援县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全覆盖。受援地今年受援的6所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40%以上。
东营援疆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420余万元,对塔孜洪乡卫生院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新建设了住院大楼,对原有楼房上下水管设施、电路、消防管道等进行了改造,并采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东营市东城医院院长、疏勒县塔孜洪乡卫生院原院长许多良在全疆基层卫生院中建立首个EICU、引进首个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引进国内最先进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使得塔孜洪乡百姓在家门口便能看上病、看好病。
突出组团帮带 创新拓展智力援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成立山东援疆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选派和引进柔性人才3300多人次,成立大小各类“立体组团”320个,最大程度发挥了援疆干部人才整体效能。开展“青蓝工程”“师徒传帮带”等活动。实施“组团帮扶”“国语提升”“教研赋能”等教育援疆工程,扎实推进百校牵手、千生定向、万师培训等示范项目,今年受援县包揽喀什地区中考成绩提升幅度前三名,受援四县和喀什二中本科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
由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与喀什大学合作共建的喀什大学国学院国学馆正式揭牌运行。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支持喀什地区引进蔬菜、林果、畜牧等各类农业人才396人次,为受援地招揽、培养实用及高层次人才1937名,着力打造“鲁喀智库”。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来到英吉沙县建立科技创新推广孵化中心,组建“农业技术人才援疆工作站”,目前选聘31名蔬菜、林果“土专家”做好技术服务,通过搭建技术推广平台,采取集中授课理论讲解、田间现场示范教学、技术咨询、“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农业种植技术。开展“东虾西移”,在沙漠腹地成功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并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当地群众。山东援疆带来的技术、资金和新的理念,正在喀什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在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试验养殖基地,负责人吴志友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长势良好。麦盖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突出提质升级 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推动山东水发集团建成南疆面积最大的现代蔬菜产业基地,潍坊“郭牌西瓜”疏勒万亩生产基地顺利投产运营。引入中泰期货等多家金融企业,开展红枣“保险+期货”项目,为14019户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保险保障金额9.29亿元,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南疆齐鲁工业园、泰岳工业园等特色园区,积极承担喀什地区农业、物流、文旅、加工制造四大产业强链补链工作。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入疆以来,举办“丝绸之路新机遇”“山东企业抱团进疆”“农业龙头企业喀什行”等系列招商活动17场,吸引224家全国知名企业来喀考察,签约落地项目49个。助推上合示范区与喀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个项目集中签约。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多措并举拓展新疆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以来,“大仓东移”助力新疆农产品出疆销售额突破10.1亿元,累计达到50.9亿元。
英吉沙农民在采摘玫瑰花。喀什地区融媒体记者 霍然 摄
在英吉沙县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进入大棚,一朵朵高原红玫瑰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着施肥和浇水。山东济宁援疆工作指挥部带着团队和技术来到英吉沙,建设高端智能戈壁日光温室大棚,引入沙培种植技术和渗水膜、循环系统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
突出服务保障 深化开展就业援疆
山东省对口援疆工作指挥部实施鲁喀“工匠联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选派153名职教教师支援喀什9所职业和技工学校,累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9班次,培训受援地群众9万余人次;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平台作用,开展“就选山东送岗入疆”就业服务活动;推行“龙头企业+乡村生产车间+农户”产业援疆促就业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带动受援地就地就近就业20.7万人次。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化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东营援疆指挥部嫁接“山东优势”,孵化“新疆品牌”,通过招商引进行业百强企业威海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带动新疆豪仕达、拓福、信诺巧夫等13家户外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相继落户疏勒县产业孵化园,有效填补了新疆地区户外体育用品产业的空白。
为给疏勒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肥沃土壤,这些企业量身打造了固定资产总投资过亿、使用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的疏勒县户外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为疏勒经济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和强大动力。该基地生产的高中档碳纤维钓竿、碳纤维自行车、碳纤维钓台、冲浪板、皮划艇、冲锋舟等产品远销欧美及日韩,年产值达10亿元。
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路。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疏勒县户外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已发展成为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用工最多、产值最高、最具活力的户外体育用品产业基地。疏勒县一批批农村待业青年通过威海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的培训,成为了产业工人。
突出“三交”实效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精心组织青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带领喀什企业参展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组织3300余名受援地干部、少数民族代表、青少年到山东交流研学。建成南疆最大的国学书院,高质量打造泰山学堂、红孩儿大讲堂、国医堂等“五进”示范点40个,国学培训受众超过4万余人次。联合受援县打造《班超》《爱在达瓦昆》等精品剧目,持续打造达瓦昆沙漠营地、牙甫泉沙疗旅游项目等一批精品景区。今年,首次开通“齐鲁之星”援疆旅游专列并常态化运营,协调航空公司筹备开通济南到喀什直飞航班,主办的“喀什好风光”推介活动网络点击量超2200万。
歌舞剧《班超》中,班超投笔从戎远赴西域剧情。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赵梅 摄
在开展文化润疆工作中将山东、喀什两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到艺术创作中,邀请国内一流专家与自治区杰出艺术家,创作了大型历史音舞诗剧《班超》,传递出中华文化广博、深远的特质,让观众从美妙的感官体验中体味文化的奥妙。挖掘整理脱贫攻坚典型故事,创作舞台剧《撸起袖子加油干》,生动展示援疆干部、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奋斗事迹和奉献精神。
4月8日,歌舞剧《班超》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上演。大型原创歌舞剧《班超》采用歌舞音乐史诗的艺术形式,再现文化交融及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建家园的昌盛景象。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约提克尔·尼加提 摄
一部部赏心悦目的作品,一场场友好交流的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援疆干部人才与各族群众感情上有纽带、文化上有认同、思想上有共鸣。
黄河之水润天山。三年多来,鲁疆同心,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和受援地用心用情创新工作方法,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使各族群众眼里有光亮、心中有热情、生活有希望,为更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