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各族各界群众欢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圆满完成。□乔怡绘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娃
“十四五”时期,新疆将重点抓好“十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乌鲁木齐都市圈,构建北疆城市带,打造南疆城市群,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从1953年开始,14个以五年为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串起了新疆发展进步的历程。那新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又是什么样的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曾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主席的这番话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发展状况,也是当时新疆经济社会的缩影。1949年,全疆人均粮食产量只有195.6公斤,畜牧业也很不景气,几乎没有现代化工业,轻工业尚属空白,连一斤铁都不能生产,铁制农具等日常生活、生产必需品大都依赖苏联进口。
新疆解放后,集中力量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就成了一项牵动全局的中心任务。1953年1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制定了《新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草案)》,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审议,1955年9月,新疆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新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报告》的决议,正式批准了新疆“一五”计划实施。
新疆“一五”计划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科教文卫事业等各方面作出部署,其主要任务和指标是:到1957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计划达到8.5亿元,比1952年增长35.58%,年平均增长6.73%。
五年间,党带领新疆各族群众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1953年起,新疆先后开展爱国增产和劳动竞赛运动,农业生产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农作物产量不断创造全国和全疆的丰产纪录。“一五”期间,胜利渠、猛进水库等水利工程先后竣工,有力保障了农业增产。1957年,新疆农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全疆耕地面积扩大到1953.03公顷,粮食生产五年平均年产量达到29.5亿斤,粮食自给有余。1957年末牲畜存栏数量达到1709万头(只),比1952年增加434万头(只)。
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4.75亿元,自治区工业企业总数(不包括供销社、手工业企业)246个。新建或扩建的乌鲁木齐电厂、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等一批工业企业投产,改变了过去新疆完全由外地输入工业产品的状况。石油工业开始起步,独山子矿区一钻井队于1954年3月29日创造日进200.35公尺的全国最高钻井纪录。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使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之一。
“一五”期间,修建公路12条,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039公里,比1952年增加98.5%。除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外,县县均可通汽车。
“一五”期间,新疆医学院、新疆师范学院等在新疆文教事业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高等院校建成,各种卫生事业机构也由150个发展到853个。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均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经济建设和文教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据统计,自治区工农业总产值提前两年完成“一五”计划指标任务,1957年达到16.25亿元,比1952年增长51.37%,年均增长10.29%。“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新疆的落后面貌初步改变,为新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